您好,欢迎访问威客电竞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86 0000 88888
威客电竞·官网入口-apple  app  store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威客电竞官方网站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意义和构建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10 05:54浏览次数:

  威客电竞官方网站【摘要】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攸关人类生存和发展。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快速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既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需要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替代等原则,综合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总体目标、发展理念和外部环境,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高质量能源体系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如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深入考察。其中“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一新提法是新时代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南,擘画了我国能源体系发展新的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指导能源革命的新方案、新举措、新政策,新型能源体系是其系统凝练与拓展延伸的最新成果。新型能源体系何以重要?新型能源体系“新”在哪里?新型能源体系如何构建?以上问题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持续论证和深入探索的重点话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消费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我国现有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技术可开采储量却仅为36.89亿吨和63392.67亿立方米,且许多储量开采成本高昂。数据显示,我国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达20%,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对外依存度分别约为73%、43%和10%。①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稳定性和能源安全的突出短板。

  如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叠加乌克兰危机等多重地缘政治博弈,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在我国适时推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策背景和“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应坚持安全可靠、鼓励创新、适度弹性、稳定有序等原则适时推进新型能源体系的建立健全,使之成为复杂国际形势下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屏障。

  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要统筹考量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导向,坚持总体安全观和发展观。以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系统的血液和支柱,经济社会发展无法离开能源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促使我国将能源安全纳入持续高度关注的议程列表之中,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之间的张力持续攀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安全双重目标的难度不断加大。随着维持经济发展稳定性的优先级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与能源结构转型面临双重压力。因此,新型能源体系不仅要强调体系的低碳化、绿色化导向,而且要更加重视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双重逻辑,发挥经济发展稳定器与能源供给蓄水池的核心职能,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观与能源领域现实诉求紧密结合,实现传统能源体系向现代能源体系的稳定过渡。

  另一方面,要坚持稳定、多元、因地制宜的改革方向。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大国,任何改革举措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审时度势、步步为营,将稳定和可预期的改革思路一以贯之,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从而损害稳步发展的大好形势。对于能源领域改革而言,坚持先立后破的基本原则,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思路要始终坚定、稳步推进。同时,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具有深厚治理经验的文明大国,中国的能源体系变革需要尊重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发挥中国智慧,针对各地复杂而迥异的区域特点,探索多元有效、因地制宜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故而,要在立足传统的同时,有序推动能源体系现代化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长治久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是向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转型发起的冲锋号角,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与碳达峰碳中和密切相关的重点碳排放行业,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责任重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快速消耗及其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基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煤炭“一家独大”的能源利用基本格局,煤炭开发利用份额常年维持在总额的60%以上,造成了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加等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持续高强度的能源开采与大规模利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动能。近十年,我国能源生产以年均约2.4%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6%的增长,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②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强度逐渐加大,环境污染与碳排放形势日趋严峻,控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面临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转换的时代机遇,构建更加多元、清洁、低碳、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成为能源产业实现战略性、整体性转型的当务之急。

  第一,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减碳节能。相关政策和法规颁布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③但目前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在我国各类能源生产份额中仍超过七成。因此,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应首先进一步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全力推动能源生产加速向绿色化转型。在坚持传统化石能源短期内支柱性地位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水力、风力、海洋、太阳能、氢能等多种能源获取渠道,搭建多能互补、产消协同、链条完整、有序替代的新型能源生产体系。

  第二,合理引导能源消费转型升级。碳达峰时间过早将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约束,碳达峰节奏和方式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果。④因此,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保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快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对中国的一次严峻考验。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尽管我国近年大力推动相关领域节能减排和布局非化石能源加速发展,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在不断上升,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近十年年均降幅不到1%,以此趋势发展较难如期实现既定能源消费结构转换目标。因此,新型能源体系应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合理引导能源消费向低碳化、非化石、低能耗方向转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进一步稳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预期,提前布局绿色化产业替代、技术储备、理念宣传,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政策的引领、规制、赋能作用;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能源产业领域去产能、补短板,逐步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供应,加速引导能源领域技术更新换代,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消纳。

  第三,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适应性创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除了要发动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消费革命来推动,还需要以能源技术革命为支撑。如今发达国家已建立了以专利壁垒为核心的技术壁垒,如20102019年低碳能源领域PCT专利申请数量前三名为丰田、三菱、松下,前十名均为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的企业。⑤虽然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新兴大国,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储备,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难以突破现有技术壁垒,这一现状制约着我国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提升。同时,就目前的“双碳”战略目标而言,仅靠现有技术的累积性进步难以支撑我国如此规模的能源产业低碳化转型,因此,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技术为本,综合考量我国现有技术储备、基本国情、发展目标以及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制定符合我国未来需求的能源低碳技术升级路线,全力补齐紧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新能源并网储能、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一批能源领域重点突出短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七个最暖年份之一。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引致的极端气候频发、自然灾害增多给各国的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既是我国履行节能减排责任、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为助力全球气候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的重要示范和公共产品,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争取全球节能减排和气候治理话语权。

  首先,遵循全球能源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共识,为全球降碳减排贡献中国力量。我国一方面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关碳排放权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自身的减碳降耗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碳成就。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的发展理念和宗旨。因此,针对绿色低碳的能源产业发展主流趋势,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要符合全球中长期能源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共识,立足本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诉求和基本降碳减排目标,加速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发挥政府主导的引领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借助市场力量,威客电竞官方网站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并最大程度降低转型成本。⑥同时,紧扣能源结构转型历史性机遇,努力为全球降碳减排贡献更多力量,力争在能源和减碳领域国际合作中掌握更多、更大的主动权。

  其次,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抵御气候变暖危机、缓解极端天气事件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节能减排全球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护中华民族与世界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是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作为全球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发展好、巩固好中国人民为之长期奋斗的劳动成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面临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严峻现实,理应发展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能源发展之路,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全过程。同时,在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中,也应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能源、资源、技术交流合作,积极帮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培育气候变化应对能力,缓解因能源资源消耗过度引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以人为本,如果走欧美发达国家老路,去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是难以为继,走不通的。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是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的战略抉择。在以人的现代化为根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能源革命占据重要的支柱性地位。要打破以能源资源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式消耗为特征的增长魔咒,就要坚持创新引领、放眼未来的长远视野,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化石能源采储消为突破点,威客电竞官方网站构建成本低廉、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我国快速占据能源革命的先机,在新能源发展领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

  第一,加快布局适应未来需要的能源体系。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具有不可再生性、高污染性和高排放等特征,与之相比清洁能源普遍具有可再生、低(无)污染、低排放、存量丰富等明显优势。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将加速发展与快速布局,能源供给领域势必引发新一轮替代和洗牌。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我国要加快布局适应未来需要的能源供给、需求、技术、威客电竞官方网站管理体系,将能源安全的线索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摆脱在能源与发展等命脉领域所受的掣肘与“卡脖子”窘境,增强国际能源领域话语权,做好中国事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维护中国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以人为本推进能源体系全方位变革。人民是能源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更是能源体系变革的直接推动者和改革成果的最终受益人。因此,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应重视相关群体的根本利益,做到改革依靠人民、改革顺应民意、改革惠及大众。具体到实践中,应合理制定能源体系改革的中长期规划,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序稳定推进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转变,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相对优势,稳定革新现有能源产业管理、技术研发、人员配置体制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弹性治理,综合研判改革的方法、路径与时间节点,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诉求,着力提升改革的精准性、先进性和完成度。需要注意的是,能源产业是许多偏远地区的支柱型产业,是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当地能源产业的兴衰更关乎许多家庭的生计问题。因此,如何妥善解决能源改革可能引发的地方财政和民生问题,缩短和减轻改革引发的阵痛,是各级政府需要重点关注的迫切问题。

  第三,坚定引领能源革命、重塑人类文明的信心和使命感。当今时代,信息革命如火如荼,发展理念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深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否把握新时代能源革命脉搏、实现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适应性变革,是关乎我国能否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长远性和战略性命题。作为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肩负14亿多人民的能源安全责任,同时又面临紧张平衡的能源供给严峻形势,需要坚定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引领能源革命的信心、耐心和决心。在这场能源革命全球竞争中,我们需要牢记使命,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增进人类福祉、重塑人类文明而努力奋斗。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博导,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生产、生活以及生态和谐共生研究”(项目编号:22ZDA107)的研究成果】

  ①王永中:《全球能源格局发展趋势与中国能源安全》,《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13期。

  ②汪子旭:《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系列重大工程将加快落地》,《经济参考报》,2022年9月27日。

  ③张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光明日报》,2022年9月16日。

  ④郭春丽、易信:《“双碳”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机制、趋势特征及对策建议》,《经济学家》,2022年第7期。

  ⑤吴力波、马戎:《面向双碳的能源产业和金融政策体系设计思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⑥林伯强:《现代能源体系下的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调发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13期。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000 88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