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官方网站●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威客电竞,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更是内蒙古必须履行好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就内蒙古能源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殷殷嘱托,重如千钧;使命在肩,笃定前行。牢记习的嘱托,内蒙古紧紧围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牢牢立足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优化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绘就出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2022年,内蒙古能源经济多项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煤炭产量达到12.2亿吨,电力总装机达到1.73亿千瓦,新能源建成装机规模达到6500万千瓦,煤炭保供达到9.45亿吨,外送电量达到2640亿千瓦时,对外输电能力达7000万千瓦。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尽显担当。
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攀升,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链,充分发挥煤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块黑色煤炭,一瓶白色聚丙烯颗粒,一卷透明保鲜膜,在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一字排开,直观呈现出煤炭“由黑到白”的“蝶变”。
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双碳”目标下,盛产煤炭的鄂尔多斯把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到资源转化升值上,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攀升。
“鄂尔多斯已构建起煤制油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多条产业链,煤炭在这里被‘吃干榨净’‘由黑变白’,实现资源型产业的纵向梯度增值,现已形成现代煤化工产能1925万吨,成为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集中区。”鄂尔多斯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家底”的写照。“十四五”时期,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煤炭消费将逐步减量替代,煤炭工业的发展重点在于提升发展质量、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站在国家发展大局的制高点上放眼未来,煤炭大区内蒙古煤炭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意义显而易见。
如何实现煤炭绿色低碳转型?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煤炭高效利用的创新发展之路。
以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目标,近年来,内蒙古坚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产业,加快煤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现代煤化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逐步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节能降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炭保有储量、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的内蒙古,从“挖煤卖煤”到能源革命,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走出了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创新发展之路。
目前,全区煤制烯烃、甲醇产量已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已建成投产煤制油、煤制气项目的省区。全区煤矿现代化开采水平、千万吨级现代化煤矿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单矿平均产能增至260万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全区年转化煤炭增至1亿多吨,形成以煤制油气、煤制烯烃和精细化学品制造等为主的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体系,建成国内门类最全的煤基再生能源产业体系。
2022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1.7亿吨,位居全国第2位,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6.1%,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原煤产量比上年增长10.1%,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对全国原煤产量增长贡献率达29.1%,高于第二位山西省0.9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煤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氢”装上阵,“风光氢储车”一体化协同推进,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提供澎湃有力的动能引擎
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腹地,三峡蒙能库布其基地项目先导工程建设现场,上百台推土机正开足马力平整土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为“光的海洋”,化为“经济绿洲”,建成“生态样板”。
作为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和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和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40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对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中环产业园展厅,闪闪发亮的单晶硅棒、晶莹剔透的石英坩埚分外引人注目。
中环产业园自2009年投资建设,目前入园企业16家,建设完成光伏单晶一期至五期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近400亿元,光伏单晶晶体年产能达85GW,光伏单晶晶片年产能达25GW,建成了全球质量最优、单体规模最大、门类齐全、工艺技术先进、制造方式和人均效率全国领先的光伏单晶硅材料研发与制造中心。
“大干快上”推进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最优选择。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发展基地之一。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7%;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1%。发展新能源产业,内蒙古优势独具。
“大干快上”推进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更是全国能源一盘棋指导下内蒙古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的“双碳”目标,为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深刻的背景、更为深厚的内涵、更为清晰的方向。
近年来,内蒙古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以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新能源产业高地为目标,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推动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努力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加绿色的能源供给。
——印发实施“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及可再生能源、油气、技术创新、氢能、能源数字化转型等多个专项规划,制定关于推进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新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意见等系列规划和指导性文件,搭建起自治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聚焦“风光氢储”4条重点产业链,一体推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22年,全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完成投资620亿元,为年初计划的1.3倍,呼包鄂通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初步成形。
——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为新增负荷配置相应规模新能源,实现新能源自发自用和能耗总量、碳排放、用能成本下降。2022年,全区批复实施6类市场化新能源并网项目112个,总装机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
能源体系“四梁八柱”搭定威客电竞,产业项目“雕梁画栋”写意。加快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内蒙古用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实干作答。
目前,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超过6500万千瓦,在建和拟建的新能源规模超过1.3亿千瓦,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大约是过去20年全区新能源建成规模的2倍,庞大的建设需求带动了上游原材料、中游装备制造、下游运维服务的市场增长,将至少贡献万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工业内蒙古”,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提供了澎湃有力的动能引擎。
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氢”装上阵,“风光氢储车”一体化协同推进,内蒙古新能源产业跑出加速度,站上新高度。按照规划,今年,内蒙古将继续抢抓国家新能源重大发展机遇,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超过9000万千瓦,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逐“绿”前行威客电竞、向“新”进发,内蒙古坚决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勇做能源保供“压舱石”,扛起能源保供“硬”担当
130米深井下,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一派繁忙。伴随着采煤机巨大滚筒的持续旋转,一块块黑黝黝的原煤顺势落下。
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也是世界上第一个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通过应用设备在线点检、专家智能诊断、油脂集中润滑等28项智能化检修系统,以及三维实时数字孪生、惯性导航、全景拼接等42项智能化操作系统,形成“自主割煤+无人跟机+远程干预为辅”的开采模式。
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是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智能化煤矿126处;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27个,比2020年增加12.6倍。其中,25处露天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试验,无人驾驶车辆达233台,比2020年增加12.7倍;82处煤矿井下应用矿山机器人、103处煤矿实现井下固定场所无人值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到2023年底,内蒙古力争所有具备条件的240处正常生产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
在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下,煤炭先进产能不断释放。2022年,内蒙古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45亿吨、居全国首位,其中,外送煤炭达到7.2亿吨,占全国跨省外送煤炭的1/3,在保障自治区煤炭稳定供应的同时,有力保障了全国29个省区市的用煤需求,内蒙古煤炭温暖了大半个中国。
作为国家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自1993年第一条外送华北50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以来,内蒙古电力外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内蒙古在电力外送量10余年稳居全国第一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新能源电力外送规模。目前,内蒙古新能源电力外送范围覆盖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地区,实现了电力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2022年,全区电力总装机达到1.73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外送电量达到264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内蒙古电力点亮神州万家灯火。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进一步夯实煤炭煤电‘压舱石’,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增强能源供给韧性,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体现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内蒙古坚决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勇做能源保供“压舱石”,扛起能源保供“硬”担当。今年,内蒙古将继续扛牢能源保供的重大政治责任,持续夯实能源工业保障基础,全力推动在建煤矿建成投产,加快自用和外运煤电项目建设,到2023年底力争煤炭产量达到12.5亿吨,电力装机突破2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达到9000万千瓦、比重达到45%以上。
时代大潮奔腾向前,责任使命催人奋进。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将继续牢记嘱托、踔厉前行,推动现代能源经济逐“绿”前行、向“新”进发,全面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为端稳“能源饭碗”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康丽娜)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收看新闻联播。 杨爱娟 摄 5日至6日,习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核心提示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