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官方网站近年我国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作为朝阳赛道,产业发展速度与人才缺口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显现,今年以来,新能源行业高薪“抢人”的新闻不时传出。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达到29.5%。
与此同时,猎聘大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86.16%,是传统汽车行业增速的2.08倍,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新发职位依然是传统汽车行业的1.84倍。
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抢人”仅仅是新能源行业人才供不应求现状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整个新能源行业,包括储能、光伏、氢能等领域都面临相似的境况。
数据显示,三电、智能驾驶等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核心环节的人才紧缺度极高。例如电池工程师是最抢手的岗位,供需比只有0.16,相当于6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
储能行业同样,眼下新型储能行业赛道彻底火了,仅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投运的新型储能规模就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据36氪报道,由于行业发展的火热,储能行业吸引了数万家企业入局,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暴增,据行业猎头透露,优秀的工程师人均可以拿到五六个offer,总监年薪达到百万。
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再创历史新高。光伏企业纷纷开启了扩张模式,启动了大规模的“招兵买马”。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业年均相应需要4.4万至7.7万人,而在2021年,高校光伏人才年新增供给量仅约1.5万人。目前光伏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薪资增幅平均超过20%。“普遍涨薪很正常,为了留住人才”业内人士表示。
氢能行业也不例外,目前氢能行业最缺的不是资金和项目,而是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据《中国能源报》报道,目前除了传统的结构工程师、热系统工程师及电气工程师可以从整车或新能源行业转到氢能领域外,其他领域专业人才要适应氢能技术需求,基本都需要二次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氢能人才较为稀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中国需要的新能源相关的“双碳”人才在55万—100万名左右,而目前的相关从业者仅为10万名左右,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来看,也印证了这一境况。近日,能源数字化代表性企业能链启动2024校园招聘。作为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该公司以“让每个人都用上绿色能源”为愿景,致力于提高全球交通能源网络的稳定和效率,此次校招面向海内外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涵盖技术、产品、商业分析等8大职类的优质岗位,受到广泛关注。
而早在今年7月中旬,宁德时代就开启了2024届校招提前批,开放的岗位都是核心的技术岗,包括电芯部、材料创新部和21C创新实验室等。去年,比亚迪校招大规模招聘3.18万人,也是一个强力佐证。
据猎聘网统计,2023届应届生新发职位同比增长最多的TOP10赛道中,新能源仅次于AI大模型位居第二,同比增长93.90%。
面对逐年扩大的人才缺口,我国正在从顶层设计着眼,全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建设。鼓励大学增设新能源领域相关课程,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相关人才等。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到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威客电竞官方网站,鼓励高等学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
2022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指出,支持高校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建设示范性能源学院、储能技术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
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推动高校加快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人才培养。
2022年9月27日,人社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其中,新增的绿色职业就有134个,约占职业总数的8%,碳排放管理员、碳汇交易师等均为新增收录的职业。
从近两年公布的政策文件中不难看出,为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双碳行业人才培养。但也需要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对新能源、“双碳”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体系化和成熟化的机制,实际教育经验较为薄弱。
在新形势下,新能源行业人才培养需要在师资力量、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和跨界协同,更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协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能源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锁定人才威客电竞官方网站、获得人才,有些企业已经先行一步,亲自下场,投资打造新能源人才培养院校,亦或是和高校开展合作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
今年2月,由晶澳科技投资打造的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举行开工典礼。这是河北省首家新能源领域高等职业学院,可容纳学生6000余名,分专科、本科两个阶段建设,已列入河北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项目预计2023年底竣工,2024年开始招生。
隆基绿能与西北大学合作创办了隆基班,定向为企业培养相关行业人才。从去年起,该班招收光电材料、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并为优秀的研究生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全方位的培养,向行业输送高端人才。
今年4 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比亚迪产业学院”揭牌成立。据悉,比亚迪已与广西10所职业院校签署合作协议,目标三年培育10万高素质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
通威集团也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和委托培养协议。主要联合培养技工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企业,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资金投入。
6月,上海电力大学与特斯拉共建“上电——特斯拉现代产业学院”,在高水平人才培养和人员交流、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深度合作。计划将面向上海临港5校共同开设新能源汽车微专业,建设多门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课程;构筑新能源教学实践基地与科普教育基地,面向临港及全上海所有中小学开放。
9月4日,首届上电—特斯拉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微专业威客电竞官方网站,在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正式开班
业内专家表示,这些产教深度融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落地案例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企业若想获得长期稳定、高质量的行业人才输送,建议——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开展短期急用人才的专业培训,结合技术创新和工程化应用,保障人才跟得上、用得着。
• 其次,着眼人才储备,开展长期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培训培养机制。
• 与行业协会联合组织人才技能培训,或与国外先进能源研究机构及相关高校联合开展研学活动,培养人才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
•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比如结合不同院校的优势学科和师资力量,差异化加大在薄弱环节和前沿领域的人才培养。
•在留住人才方便,企业也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及相关配套制度,解决人才成长和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能链研究院”(ID:NEWLINK_RESEARCH),作者:朝歌,36氪经授权发布。
中顺的高端布局固然没错,但在大环境风云变幻的今天,多元化才能使企业更长久。